行遠自邇接續(xù)奮斗內涵式發(fā)展與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大研討開啟建設新篇
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隨后,教育部黨組把 2018 年定為教育系統(tǒng)“調查研究年”,要求各教育單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切實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確保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教育系統(tǒng)落地生根。值此全國高校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和分類發(fā)展之際,學校成功增列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啟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新征程?!盀槭裁匆ㄔO高水平師范大學”“如何建設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什么樣的高水平師范大學”這三個問題必須得到有效解答。為此我校于今年 3 月底啟動了“內涵式發(fā)展與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大調研大討論”,揭開了學校發(fā)展建設的新篇章。
動員準備分步開展
自啟動會后,各二級單位積極進行動員和準備,分別在單位內部組織解讀大研討工作方案、傳達校黨委書記曾禮大研討講話精神。各單位專門制定了大研討實施方案,學校共收到學院和專題牽頭部門制定的實施方案 26 個。
發(fā)展規(guī)劃處印制了《內涵式發(fā)展與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大調研大討論學習材料匯編》 和 《決策參考》 第 21 期,薈集了最近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領導講話、最新政策、專家觀點等重要材料共 53 篇,以供大研討學習使用。開發(fā)建設了“大研討專題網”,通過專題網促進大研討的開展,反映大研討動態(tài),交流大研討成果,下載大研討資料。并在專題網開設“建言獻策”窗口,以供全校師生表達關于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在 《重慶師大報》 開設“內涵式發(fā)展與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大調研大討論”專欄,刊載專家教授代表關于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的見解。
學校邀請了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鐘秉林教授作專題輔導報告 《邁入新時代,迎接新挑戰(zhàn)》,分析師范大學內涵式發(fā)展的本質和內容;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發(fā)規(guī)處副處長余新麗博士作 《大學排名與學科排名報告會》,從合理利用社會排名角度交流了學科建設經驗。
初步研討循序漸進
4 月初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結束后,各單位由大研討準備轉入行動。各學院積極組織調研和討論,內容涵蓋學院辦學理念與發(fā)展定位、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體系優(yōu)化與治理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實事求是結合院情進行深入分析,充分聽取師生對學院改革發(fā)展的意見和建議。文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就學科布局與建設開展了研討;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就應用轉型發(fā)展、新工科建設等進行了討論;音樂學院、新聞與傳媒學院開展了調研分析,并組織了院內討論。部分專題牽頭部門開展了專題調研和討論。由學校統(tǒng)籌,人事處、校工會先后組織了多場關于績效工資優(yōu)化方案的討論和調研;組織部就科級干部選任辦法進行了調研和討論;信息技術中心就教育教學信息化需求開展了校內調研和討論;教務處就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展開了研討。
中后期調研總結交流成果
各專題牽頭部門、各學院、各相關部門中后期將主要以校外調研、校內研討等方式對第二次黨代會,特別是“內涵發(fā)展,提檔升級”5 年以來的校情、院情進行綜合分析和總結,摸清家底,提煉優(yōu)勢特色,找出瓶頸問題。
校外調研主要瞄準標桿學校和相似高校,借鑒發(fā)展經驗。校內研討將分層面組織不同代表參會。學校層面分專題進行,組織學院和職能部門負責人,有教授、校友、民主黨派各方代表參加的綜合性研討。學院層面組織教師、學生代表和離退休教師代表參加院情分析與改革發(fā)展研討。
各考察調研組將形成考察調研報告,各類研討最后將總結形成院情、專題分析與發(fā)展報告。學校同時將組織召開學院和專題研討成果交流會,暢議學校未來改革發(fā)展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