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并不簡單的40分鐘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熥怨乓詠矶际且环萆袷サ穆殬I(yè)。由于學習的是科學教育專業(yè),所以我有幸地成為了朝陽區(qū)慧達小學的科學實習老師。近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學校不會有簡單的課程,課本不會有毫無意義的內(nèi)容,這是我身為實習教師以來的最深刻的認識。每次上課之前,教師都必須得選課備課、熟悉教材、解讀教材、解讀學生,把握核心內(nèi)容,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和認知程度。作為學生,只需要在課堂上接收知識,沿著教師設計的路標,主動或被動地都就能到“羅馬”(指教師引導下的“探究式”學習)這作為學生時代的我們來說,可能都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只有真正的走上講臺,成為老師,才明白最難的還是老師。因為教師空有“羅馬地圖”和躍躍欲試而不得門的學生,需要為學生設定路標、路線或者關卡,使他們能夠順利摘得知識的桂冠,甚至還得看緊他們,防止誤入歧途,走入迷宮而不能自拔。
  一節(jié)40分鐘的課程,作為學生只需要抓住這40分鐘甚至一半的時間就能夠成功上岸,但是作為老師得付出兩個甚至三個40分鐘,才能夠完成教學目標。為了學生的40分鐘,教師需要付出更多,仔細鉆研課本的每一個內(nèi)容,不放過任何圖片和文字。在學生看來,可能只是覺得它們有趣、好看或者好玩,但是在教師眼里,這就是開啟知識寶藏的鑰匙,啟發(fā)學生的引子。每一張圖片,每一個文字都有其獨有的含義,不可能毫無作用,尤其是針對小學生的課堂而言,他們正處于心智的萌發(fā)階段,我們都必須得更好地利用這些材料來達到啟發(fā)教育的目的。
  我實習的學科是小學科學以及慧達小學校本科技實驗課程。兩者有相通之處,也有所區(qū)別,但二者的相通點就在于其“探究式”學習。如何更好的開展探究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會面臨的問題。當我還是學生時,坐在課堂里,聽到的學到的都是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至少為我們的實踐作打下了一個基礎。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還會面臨更多的問題,比如如何更好地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的研究探索過程當中。比如我在最開始的教學過程當中,如果在課堂上說的更多,就壓縮了學生自由發(fā)問自由探索的時間,無形之中就打亂了學生“探究式”學習。雖然我的本意不是如此,但由于沒有考慮到實際課程時間的有限性,造成了我上課的“一言堂”。在課下和我的導師交流以及反思過程中也知曉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之后才針對性的彌補。在實際的課堂上,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況,特別是小學生的課堂,如果做到把控教學節(jié)奏、完成教學任務以及課堂管理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F(xiàn)在的小學生是00后,所思所想所感和我們自己當小學生時的又不一樣,認知能力和方法有時也出乎我的意料,但這也更加促使我要不斷進步,迎接他們給予我的挑戰(zhàn)。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必將更加珍惜有限的機會鍛煉自己,學習課堂上所沒有的知識,實踐出真知,認真感受“教師”這兩個字所賦予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