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四大巨星會聚南開(從左至右為陳省身、吳大猷、吳大任、楊振寧)

陳省身、胡國定與學生們在一起

陳省身正在閱讀《南開大學報》

陳省身在南開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工地

2005年,由陳省身提議、國家投資建設的南開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大樓落成,學校將這座宏偉的建筑命名為“省身樓”,以紀念陳省身先生為數學事業(yè)作出的卓越貢獻

1977年,鄧小平接見陳省身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圖片
2005年,一幢代表當時頂端水平的現代化數學大樓拔地而起,從此屹立在南開園中,這就是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數學家來此講學交流,領略數學之美,見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巨變。
1985年,南開園里還沒有如此偉岸輝煌的建筑,在剛剛成立的南開數學研究所,一位被譽為國際數學泰斗的科學家走馬上任,成為中國新時期高等教育科研機構的首位外籍所長。這個職務并非名譽頭銜,而是擁有實實在在的決策指揮權。此前,這類任命絕無先例。
1972年,時年61歲的國際數學大師、美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的陳省身,建國后第一次重返祖國大陸,壯美河山令他陶醉,國富民強使他振奮,他要把最后的事業(yè)植根在祖國的土地上,卻未必能想象得到,短短6年之后,這一腔抱負與夙愿,便順利地得以實現……
破冰之旅:聘任首位外籍所長
改革開放的大潮席卷了中國的大地。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開始密切關注科學的發(fā)展,他們尤其希望在海外掌握了國際先進科技的華人科學家能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多作貢獻。
整個科學教育界為之振奮,1978年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在會上發(fā)表了《科學的春天》,提出要打破陳規(guī),開拓我國科學發(fā)展的道路。陳省身等海外科學家也為此振奮。
1977年9月至1978年7月間,陳省身先后幾次見到了鄧小平、方毅、周培源等領導同志,這更堅定了他把“最后的事業(yè)”植根在祖國的決心。陳省身將事業(yè)的根據地選定天津南開,原因很多,天津是他少時成長的地方,故土難忘;恩師姜立夫在南開引導他走上數學之路;天津離北京不遠可以感受國家政治中心的脈動,卻又多了一份寧靜與踏實。
更重要的是,在陳省身眼里,南開的數學實力可觀,時任副校長的吳大任不僅是陳省身多年的莫逆之交,而且享譽當時教育科學界,他極力歡迎陳省身回到南開,新任副校長胡國定是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數學家,還有陳省身在西南聯(lián)大時的弟子、在國內外數學界有口皆碑的數學家嚴志達,這樣的陣容,是一個理想的干事業(yè)的基本班子。
1981年,借在美國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胡國定專程到伯克利分校拜訪陳省身,邀請他回南開大學工作,建立一個數學研究所。
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的檔案室里,至今仍存放的陳省身與胡國定200余封20多年前穿越太平洋的通信,真實詳細地記錄了南開數學研究所籌辦的過程,如今鐫刻于歷史坐標系上的光輝一點,昨天卻無疑是一次破冰的嘗試。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聘任一位外籍專家擔任高校學術機構有職有權的所長,國內根本沒有先例,來自傳統(tǒng)用人觀念和用人制度的阻力可想而知。
1983年7月的一天,局面柳暗花明。胡國定接到國務院打來的電話,通知他去北京參加會議,傳達鄧小平同志關于引進人才的講話。鄧小平說:“要利用外國智力,請一些外國人來參加我們的重點建設以及各方面的建設。對這個問題,我們認識不足,決心不大。搞現代化建設,我們既缺少經驗,又缺少知識。不要怕請外國人多花了幾個錢。他們長期來也好,短期來也好,專門為一個題目來也好。請來之后,應該很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作用。過去我們是宴會多,客氣多,向人家請教少,讓他們幫助工作少,他們是愿意幫助我們工作的。”為落實鄧小平這一講話精神,國務院成立了專門引進國外智力人才的機構。
借此東風,南開數學研究所聘請陳省身擔任所長很快得到落實。20多年后的今天,胡國定依然為此興奮不已:“陳省身是第一個被批準的外籍所長,是國家引進的第一個高層次人才。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解放思想,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br> 曾經“房無一間、書無一冊”的南開數學研究所白手起家,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立足南開,面向全國,放眼世界”——根據陳省身受命伊始的建議,吳大任將它歸納為辦所宗旨。
1985年10月17日,南開數學研究所正式揭幕成立。出席揭幕儀式的國家教委領導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南開數學研究所的建立是我國數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陳省身在儀式上表示將親自講課和指導研究生,熱切希望像阿基米德、高斯這樣偉大的數學家在中國出現。
開山一斧:舉辦“學術年”
1985年至1995年,南開大學的這一階段被中國數學界驕傲地稱作“學術十年”。由陳省身倡導舉辦的南開大學“學術年”活動,以“開放”而享譽世界,是當時數學界最為盛大的聚會,這里走出的大批學員成為中國數學新一代學術帶頭人……1978年3月的春天里,冰河解凍,大地回暖,科教界一派綠意盎然景象。
然而,面臨巨大人才斷層和當時的教育體制,如何使中國數學盡早趕超世界水平?陳省身被這個問題深深困擾。海外不少華裔科學家熱心地建議,要大力協(xié)助中國學生赴國外留學,唯獨陳省身認為,留學生是要派的,但最根本的還是應致力于實現高級人才的本土培養(yǎng)。開山第一斧,便是在南開數學研究所舉辦“學術年”。
“學術年”每年選擇一個主題,聘請國內一流專家擔任學術委員,舉行為時3個月到半年的學習班,全國的研究生都可以參加。國內專家從基礎講起,達到研究的前沿,然后多半由陳省身出面邀請一些國際名家來演講,使大家迅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這一活動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從1985年開始,每年南開數學研究所“學術年”活動就成了當時數學界的盛會。
為了接待大批國內外專家學者同時到來,在國家的支持下,我校大力投資興建誼園作為來訪學者的住處。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恭慶回憶說,每天早晨,陳省身先生都繞著未建成的工地大樓散步,他的關心和督促保證了誼園如期竣工。
從1985年到1995年,南開數學研究所在11年中共舉辦了12次學術活動,偏微分方程年、幾何與拓撲年、可積動力系統(tǒng)年、調和分析年、概率統(tǒng)計年、幾何代數年、動力系統(tǒng)年、計算機數學年、復分析年、計算數學年、非交換代數年、微分幾何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教授張偉平看來,這些不僅僅是一個個以數學名詞冠名的年份,更像以恩師為首的一代中國人,為中國數學走向世界而一步一步踏出的探索之旅。
第一屆“學術年”的主要組織者、吉林大學數學研究所原副所長王柔懷教授回憶說,當時參加學術年的國內外人員都感到興致勃勃,國外一些同行明確表示,想不到他們相當專業(yè)的講座,聽眾總是濟濟一堂,這是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學府都找不到的。
通過“學術年”活動,一批知識面寬、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優(yōu)秀研究生被發(fā)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回憶說:“當年有個碩士生洪敏純,由于受意大利著名數學家Giusti在南開數學研究所系統(tǒng)講學的啟發(fā)而完成了題為 ‘變分法中的存在性與部分正則性’的論文,受到Giusti等著名數學家的重視。在1986年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有兩個45分鐘的報告都引用和介紹了這個成果!”
10年間,100多名外國專家、500多名國內學者同臺授課,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名青年教師、研究生匯聚南開園,聆聽世界最前沿的數學知識。
10年間,平均每10天就有一篇高水平論文從“學術年”凌空出世。世界著名的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專門為“學術年”在其《演講實錄》(LectureNotes)叢書中設置了南開子系列,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也開設“純粹數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的南開系列叢書”,以收錄“學術年”的專業(yè)著作。
不止一位數學家感慨頗深:“南開數學研究所不僅是南開的,也是全國的?!焙鷩ㄖ两袢杂浀茫骸爱敃r教育部的領導曾對我們說,南開數學所真正地實行了改革開放。這標志中國數學開始和國際接軌,向數學大國邁進,陳省身先生功不可沒?!?br> 育苗試驗:創(chuàng)辦數學試點班
冰河初開,航路多艱,中國數學如何挽回損失的10年,奮起直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時代丟下的巨大人才斷層,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去恢復和彌補?從創(chuàng)辦組織“學術年”到“數學試點班”,陳省身在南開的數學陣地里進行著一次又一次大刀闊斧的嘗試?;厮葚ポd,南開數學試點班乘著這春風,揚帆破浪……在南開大學檔案館里,保存著一份昔日文件,那是該校呈報給原國家教委的 “關于在數學系、南開數學研究所舉辦數學教育試點班的請示”。這一請示獲批后的1986年,全國高中數學競賽省賽區(qū)的狀元們,沒有經過高考,即被破格錄取為該班的首批學子。
“這是陳先生向國家申請來的‘特殊政策’,當時,國家采納了陳先生的幾個建議,之一便是培養(yǎng)高質量的數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在我們的努力下,數學專業(yè)試點班建成了”,胡國定回憶,“中國數學的未來,要靠不斷涌現的年輕人,就像我們的乒乓球總有新人,陳省身先生想到了這一點?!?br> 1988年,76歲高齡的陳省身,親自為數學試點班講授了一個學期的“微分幾何”課。大師走上講臺給本科生開課,無疑是陳省身在南開的又一個創(chuàng)舉。
從試點班開辦伊始,陳省身就非常注意講課教師的選擇和教材的建設。最初幾屆的基礎課主講教師都是由陳省身在全球范圍親自選聘的極負盛名的數學教授,教材由他們選定,不少是他們專門寫的。同時安排南開的教師參與輔導,并向他們學習。
在1990年第一個數學試點班面臨畢業(yè)的時候,陳省身就特地請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系原系主任楊忠道教授,一方面為數學試點班講課,一方面搞調查研究,又與數學系所的教師、領導一起,共同制定了數學試點班的教學計劃。
“他們帶來的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滲透著最新數學思想與成果的教學內容?!蹦祥_大學原校長、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侯自新說。他清楚地記得,1990年后他才開始給試點班教課,在此之前他已經是在國內外都頗有名氣的數學家了。
從1986年起,在陳省身的帶領下,任課教師就著手多方收集、參考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課本,結合教學實踐自編教材,十幾年后《南開大學數學教學叢書》問世。侯自新說:“這套獨特而行之有效的經典叢書,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規(guī)劃教材,當時科學出版社還主動聯(lián)系出版?!?br> 按照當初的申請,試點班采用從大學本科到博士生一貫制的辦法,該班1993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簡稱“國家理科基地”)后,又稱“南開大學數學基地班”。這項堅持了22年并且經營得愈發(fā)紅火的基地班,成為了當時乃至現在中國高等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風向標。從全國競賽中選取品學兼優(yōu)的尖子生,也不僅僅是南開數學基地班的攬才傳統(tǒng),而更普遍地風靡全國。因而,有人把陳省身及南開大學建立的數學試點班稱作中國教育界一次歷史性的貢獻。
被陳省身選中、1986年即在試點班擔任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顧沛,從班導師、管理教師、數學專業(yè)主任、數學系主任,直到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他見證了數學試點班的誕生與發(fā)展,也秉承了陳省身的育人理念:要使中國成為數學大國,每一棵優(yōu)秀的苗子都是長成棟梁的希望。而在這里,每一名學生都被看作一棵再寶貝不過的苗子,他們在那里汲取知識的養(yǎng)料,也成就了一種厚積薄發(fā)的潛質。
張偉平回憶,和每一屆試點班的學生交談,幾乎成了陳省身的一個習慣,“這源于他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的性格”。
現任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的朱朝鋒,是1991級數學試點班學生,他感慨道:“在南開,試點班的學生是‘陳省身財富’的直接繼承人和間接繼承人,每一項新的舉措,對我們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今,朱朝鋒繼續(xù)著他的“非線性幾何”追求,由試點班畢業(yè)后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中科院院士龍以明,如今已發(fā)表多篇有學術影響的文章,獲得過第九屆(2005)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優(yōu)選課題資助,2005年入選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006年獲天津青年科技獎。
1993年從南開數學基地班畢業(yè)的施宇鳴,考取了復旦大學數學所的研究生,在論文中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證明并且推廣了菲爾茲獎獲得者布爾蓋恩“關于非線形波動方程周期存在性”的著名結果。布爾蓋恩的文章有80多頁,而施宇鳴僅用12頁就予以證明。
1994屆數學基地班畢業(yè)生曾崇純在美國楊伯翰大學讀研期間,與導師合作的3篇文章在“分叉理論的結構”領域做出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導師呂克寧在給他的評語中講到:“我想在不遠的將來,他將成為所在領域的領袖。我認為南開的數學基地班是非常成功的?!?br> 2004年,陳省身逝世的噩耗傳來時,坐在孤燈下悵惘沉痛的顧沛教授,大概沒想到他帶去的名叫黃岸的大四學生,竟是最后一個與陳省身談過話的“數學試點班”學生。“那是巨星隕落前的1個多月,我?guī)S岸去見陳先生。他們談得很投機,后來他又約見過黃岸一次,談了1個小時,還說要把自己最近寫的一篇重要的文章 《6維球上不存在復結構》給黃岸看。”
世紀猜想:夢圓國際數學家大會
1988年的8月,南開數學研究所召開了由陳省身提議的“21世紀中國數學展望”學術討論會。開幕式這天,會場座無虛席,一批在國內外嶄露頭角的年輕數學家的參與更給會議帶來了朝氣與活力。突然,會場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時任國務委員、國家教委主任的李鐵映面帶微笑地走上主席臺。他在講話中把陳省身提出的“21世紀數學大國”的奮斗目標創(chuàng)造性地稱作“陳省身猜想”。
當改革開放的步伐邁入21世紀,中國數學的發(fā)展終于為全世界矚目,“陳省身猜想”得以破解。一項有力的證據便是:2002年8月20日,北京,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召開。
這一天,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第一次來到中國,全球四千余位數學精英云集人民大會堂,共同分享數學科學領域的前沿成果與重大進展,探討新世紀的數學發(fā)展趨勢。
在中國數學家共襄盛會的時候,不能忘記陳省身的名字,因為他的推動,中國數學的“奧林匹克”得以圓夢。
1993年,陳省身和丘成桐在受到江澤民接見時,首次提出了爭取在20世紀末或21世紀初在中國舉辦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建議,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經過5年認真籌備,1998年,在德國召開的國際數學聯(lián)盟成員國代表大會上,中國以壓倒多數票獲得了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主辦權。
“中國人民非??释c外面的世界接觸。國際數學家大會在中國召開,定會受到友好的招待?!睘榱藸幦「嗟臄祵W家參加北京的大會,陳省身在《美國數學會通報》(NoticeofAMS)48卷第8期上發(fā)表了一篇短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中國數學界渴望與世界數學界交流的心情和對世界各地同行誠摯的邀請。
這次在中國首都首次舉行的國際頂級數學盛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同志出席開幕式。
“邀請國家元首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是百年來的慣例,但是以前只有首腦的代表參加,還沒有哪個國家真正的領導參加,中國是第一個。”侯自新說,“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體現。就像奧運會一樣,要向世界展示中國?!?br>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侯自新說:“江澤民作為國家元首出席了開幕式,當時會議的高規(guī)格、大場面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家們眼前一亮。會后不久我去美國訪問時,見到了一些當年參加過這次會議的數學家,他們都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江澤民出席和一大批中國著名數學家的參會,讓他們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
對于自己所做的工作,陳省身曾說:“國際數學家大會在這里召開,首先說明中國的數學研究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承認。我們是做了一些工作,但如果中國數學沒有相當的水平,全世界數學家也不會到中國來開會?!?br> 在開幕式上,陳省身作為大會名譽主席致辭,他說:“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很有希望成為中國現代數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钡拇_,這次大會的召開對于我國數學研究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促進廣泛的國際合作交流具有重大意義。
如果科學的春天遲遲未到來,中國第一位外籍所長無法完成他的“破冰”之旅,更無法創(chuàng)辦中國大地上第一個開放型數學研究所。陳省身“最后的事業(yè)”里更有著打破陳規(guī),解放思想的味道,是對改革開放精神的踐行。
今天,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第五任所長龍以明,以他對數學事業(yè)的卓越貢獻又當選為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也是此次當選者中唯一一名來自數學領域的中國科學家。他說:“這不僅是對我自己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這證明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中國數學事業(yè)在世界數學發(fā)展中已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認可?!?br> 南開數學的發(fā)展,見證著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數學、中國科技的飛速進步。然而,“中國是數學大國,但還不是數學強國”,張偉平說。
“可以說,我們現在已經初步實現了陳省身先生當年提出的‘21世紀中國數學大國’的設想,今后的目標是成為數學強國。一個數學強國應該在多數數學領域具有大師級的數學人才和眾多有分量的科研成果。這正是我們目前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所在?!饼堃悦髡f。
21世紀,“陳省身猜想”已經破解,而續(xù)解“中國成為世界數學強國”的事業(yè)則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