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新聞寫作

好稿子是如何打磨出來的?

讀者、網(wǎng)民紛紛給予肯定。河北日報組織編輯記者學習,并于3月22日在頭版轉(zhuǎn)載。這篇稿子可圈可點之處不少,其中就改稿來說,給人的啟示是很深刻的。下面我們圍繞如何改出好稿子的話題談論一番。一、好稿子是打磨出來的。最近這篇通訊的作者介紹了他們的寫稿做法和體會:記者深入采訪寫出了稿子,初稿1800多字發(fā)回人民日報地方部,編輯精煉到1500字。后...

老記說事 2024-04-16

寫作課都有哪些“形象概括”?

和收獲。劉老師講課總能有些新的概括、形象的說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全面了解這些內(nèi)容,筆者最近對劉老師進行了一次電話采訪?,F(xiàn)將一些內(nèi)容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一、都有哪些“形象概括”?問:劉老師好!大家對您在講課中的一些“形象概括”很感興趣,請您詳細介紹一下吧!答:這些“形象概括”,是為了讓大家聽得進、記得住,以便更好地把稿子寫好...

老記說事 2024-04-16

如何做到“一料多角度”?

近事例來說說這事兒。一、述評“公園20分鐘理論”的3個角度最近關(guān)于“公園20分鐘理論”悄然興起,一些媒體紛紛予以述評。比如:中國青年報的題目是“去公園發(fā)呆”,介紹了不少年輕人逛公園的經(jīng)歷和體驗。文中的3個小標題有意思:找到面對生活的勇氣;每天用20分鐘“重建附近”;生活,慢一點但又怎樣呢?再如:光明日報的題目是“‘公園20分鐘效應’何...

老記說事 2024-04-16

核紅時需防范的幾種差錯

不細致造成的。這個失誤使此處的前期校對工作成果頃刻間化為烏有。在實際工作中,因核紅不細導致的差錯種類還真不少,尤其是在科技類書稿中體現(xiàn)的可能更明顯一些,因為這類書稿圖表多,公式多,字母多,運算多,版式比較復雜,弄不好就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讓一個字母由正體改為斜體(反之亦然),應該是挺簡單的事兒,但由于改版者的失誤,自改動處之后產(chǎn)生...

下“笨”功夫做“深”新聞

全媒體時代,受眾的閱讀方式和習慣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獲取信息越來越便捷,隨之而來的是信息的碎片化、表面化。因此,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的深度報道價值更加凸顯,深度報道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只有做深、專、精的“慢新聞”才能使傳統(tǒng)媒體的專業(yè)性、獨特性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從增強媒體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出發(fā),特別成立深度報道部,通過培養(yǎng)、選...

傳媒評論 2024-03-29

十字街頭|應是“上頜竇炎”

某店鋪宣傳其銷售的產(chǎn)品可以治療鼻炎、鼻竇炎,在其門店的玻璃上貼出了“慢性鼻竇炎”“額竇炎”“篩竇炎”“蝶竇炎”以及“上額竇炎”等病癥名稱。其中的“上額竇炎”應為“上頜竇炎”。頜,音hé,指構(gòu)成口腔上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上部稱上頜。而額,即額頭,指人體眉毛以上頭發(fā)以下的部分。上頜竇炎是鼻竇炎的一種。鼻竇,又稱鼻旁竇,是鼻腔周圍含氣空腔...

咬文嚼字 2024-03-29

一針見血|“鸕鶿”誤作“鸕鷥”

久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其中“鸕鷥”應是“鸕鶿”。鸕鶿,讀作lúcí,水鳥,羽毛黑色,有綠、藍、紫色光澤。能游泳,善于捕魚,下喉有小囊,捕得魚后,魚就置于囊內(nèi)。通稱魚鷹,又名水老鴉、墨鴉。鸕鶿被漁人馴化,用于捕魚。上述引文中的詩句出自杜甫《三絕句》,其中寫的便是“鸕鶿”。鷺鷥,讀作lùsī,又稱白鷺,羽毛潔白,腳高頸長嘴尖,夏季頭頂...

咬文嚼字 2024-03-29

熱線電話|“釋永信”的“釋”是什么意思

答:“釋”是佛門弟子的姓?!搬尅北臼欠鸾虅?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后來泛指佛教,如佛教也稱“釋教”、佛家弟子也稱“釋子”、佛典也稱“釋典”、佛門也稱“釋門”等等。佛教剛剛傳到我國時,傳教者多是外國僧人。為了稱呼的方便,人們便按照我國習慣,為這些僧人起個漢姓。最初多以僧人的國為姓。如東漢的“竺法蘭”是“天竺”人,故姓“竺”,東吳的“康僧會”...

咬文嚼字 2024-03-29

一針見血|“徼”“繳”大不同

2019年1月14日《環(huán)球時報》第13版刊有《美高校擔心入學季留學生稅減》一文。文中這樣寫道:“對美國的公立大學而言(以加州大學為例),在第二、第三梯隊的加大校區(qū),外州和國際學生徼的學費比本地學生多很多……對于私立大學來說,所有學生所徼的學費是完全一樣……”其中的兩個“徼”都應為“繳”?!搬琛笔莻€多音多義字。讀jiào時,義為邊界、巡...

咬文嚼字 2024-03-29

學林|“山川相繆”的“繆”該怎么讀

蘇軾《赤壁賦》中的“山川相繆”句,今人在誦讀(包括默讀)時,都會把其中的“繆”字讀成“l(fā)iáo”或“l(fā)iǎo”,這無疑是受了當代選文注釋的影響,將“繆”視為“繚”的通假字。其實,古書中描述山水、樹木、花草以及線縷等互相盤繞在一起的“相繆”,其中的“繆”并非是“繚”的通假字,不能按“繚”的讀音來讀,這從古代詩、詞、賦等作品的押韻字,古注...

咬文嚼字 2024-03-29

一針見血|誰是“蔡孓民”

2016年8月12日《文匯報·文匯學人》第14版《新文化的“到手”與“入心”》一文說:“在談中學古文的教材時,胡適則說:蔡孓民的《答林琴南書》、吳稚暉的《上下古今談序》,‘又如我的朋友李守常、李劍農(nóng)、高一涵做的古文,都可以選讀’……”這里的蔡孓民系蔡孑民之誤。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7年...

咬文嚼字 2024-03-29

網(wǎng)言網(wǎng)語|謝謝你,“互聯(lián)網(wǎng)嘴替”

嘴替,是一群活躍在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擁有強大語言能力的人,他們的巧妙言辭總能收獲無數(shù)網(wǎng)友的拍手叫好?!白焯妗笔恰白彀偷奶娲钡目s略形式,義為“替代別人說話的人”。人人都會說話,但不一定能說得好,“嘴替”能替代你的嘴巴,在關(guān)鍵時刻說出那些精妙的話語。比如,親屬替你介紹對象,明明并不適合你,卻不停夸耀說對方“管了幾百號人”,你不知如何應對時,嘴...

咬文嚼字 2024-03-29

離別之歌為何稱“驪歌”?

“驪歌”在古漢語中已有使用,是“《驪駒》之歌”的省稱?!绑P駒”本是《詩經(jīng)》中一首逸失的詩歌的篇名,該詩是古代告別時所賦的歌詞,“客欲去歌之”?!稘h書·儒林傳·王式》記載說:王式應朝廷征召,被任命為博士(傳授經(jīng)書的職官),聲望很高。博士江公妒忌王式,排擠他。在一次宴請王式的聚會上,江公故意對負責歌唱的諸生們說:“唱《驪駒》吧。”意在敦促...

咬文嚼字 2024-03-29

每月一得|有聲、有色,標題更有看頭

新聞標題是對報道內(nèi)容的概括和提煉,是一則新聞呈現(xiàn)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寥寥數(shù)筆間,標題制作既要聚焦新聞事實,又要明白如話、生動如畫,如果能調(diào)動起“形聲聞味觸”五感,就更容易把閱讀瀏覽的期待值“拉滿”。標題日改,每月一得。本期推文分享新華日報編輯出版環(huán)節(jié)對2月來稿標題的修改制作案例,歡迎各位批評指正?!缎氯A日報》2月標題修改摘錄來稿標題:將...

字里行間|牘、素、箋、札……古代書信居然有這么多講究!

曾國藩、奕?、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本次展出的函札,大多來源于晚清重臣的書信往來,字里行間或傳達信息、或商酌事務、或寄托情誼。許多函札還寫在特別的信紙——花箋上,透過這些信函,可以感受到近代中國的興衰榮辱與滄海桑田。我國書信文化歷史悠久,不僅承載著人們的情感,也成就了許多不朽的名篇,如司馬遷《報任安書》、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現(xiàn)...

寫稿一法:少敘述,多表述

感興趣,課后詢問不少。其實,“少用敘述,多用表述”是不少記者的寫作經(jīng)驗。既然大家有興趣,今天我們再聊聊這事兒。一、敘述、表述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敘述、表述是兩種表達方式,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敘述、表述都一個“述”字,即把一件事情說給別人聽?!笆觥庇惺稣f、講述、陳述之意。這是兩者之間有聯(lián)系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區(qū)別,兩者之間都有哪些區(qū)別呢?...

老記說事 2024-03-21

改標題,從這3個小切口入手

《略施小“技”,把標題變得有意思!》一文(見2023年10月13日《老記說事》公號)刊出后,引起不少人熱議,有的詢問還有哪些“小技”?改題時如何下手?看來大家對這個話題有興趣,今天我們再進行一番交流。一、3個小切口,入手容易效果好。改標題有各種各樣的技巧,這些技巧看似好像是加幾個字、或減幾個字,其實大有學問。改標題有個從哪兒下手的問題...

老記說事 2024-03-21

你在文章中設(shè)問句了嗎?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如果寫得沉悶,呆板,即使觀點再好,也會與讀者失之交臂。為何?因為人們不愿意看那些“讓人昏昏欲睡的文章”。如何使文章有點波瀾、有點起伏呢?在文中設(shè)問句,是其中一個有力的手法。下面我們就此進行一番剖析。一、不要小瞧了問句的作用。文章“讓人昏昏欲睡”,原因之一是通篇沒有一個問句。別小瞧了這個問句,一個問句,能引起人的...

老記說事 2024-03-21

“干嘛”“干么”“干嗎”這三種用法,哪種用法才是規(guī)范的?“不止”跟“不只”有什么不同?……丨問答選登008

“干嘛”“干么”“干嗎”這三種用法,平時在閱讀中都可以見到,究竟哪種用法才是規(guī)范的呢?“不止”跟“不只”有什么不同?“鐘”與“鍾”怎么區(qū)分?“決不、絕不”的區(qū)別?“朗朗”“瑯瑯”如何區(qū)分?

書生問答 2024-03-21

“冬溫夏清”和“冬溫夏凊”哪個正確?現(xiàn)在出版物上還能用“其它”嗎?等等丨問答選登009

“冬溫夏清”和“冬溫夏凊”哪個正確?現(xiàn)在出版物上還能用“其它”嗎?“借由”“藉由”兩個詞,哪個是對的?還是兩個都行?“蘇聯(lián)科學院通訊院士”中的“通訊”要改成“通信”嗎?推動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zhuǎn)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做與作怎么用?

書生問答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