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
編者按: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她揭開了中國古代歷史最燦爛奪目的篇章,在經濟、政治、文化、對外交流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唐朝享國298年,先后有20位李姓皇帝和一位女性皇帝武曌執(zhí)政。在古代歷史中,皇帝無疑是給予歷史進程影響最多的人。時勢造就英雄,而皇帝個人的政治作為、性情稟賦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歷史的面貌。本文試結合唐代近300年的...
根據新華社發(fā)布的《新華社新聞報道中的禁用詞(第一批)》規(guī)定,媒體報道中的禁用詞主要涉及了五方面內容,分別是社會生活類的禁用詞,法律類的禁用詞,民族宗教類的禁用詞,涉及我國領土、主權和港澳臺的禁用詞以及國際關系類的禁用詞。一、社會生活類的禁用詞1.對有身體傷疾的人士不使用“殘廢人”“獨眼龍”“瞎子”“聾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稱...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病句的辨析與修改/張紅萍句子是五級語言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句群)中最重要的一級,也是語言中最重要的使用單位,因而高考考綱中有兩個考點與句子這一語言單位有關,其中包含的一個內容就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屬于高考語文能力測試的D級。自1992年起,病句的辨析與修改越來越受命題者重視,已成為每年必考的內容之一。...
在語言運用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數(shù)字有關的語病。歸納起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1.“減少(縮小、降低、下降)×倍”,如:①三t企業(yè)抓技術革新,今年比去年產量翻了一番,成本卻下降了一倍。“下降一倍”則成本為零,這怎么可能?“減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減少、縮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數(shù)或實際數(shù)量,如:②經過革新,產品的體積比...
語言表達貴在簡潔精煉??梢龅竭@一點并不容易,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犯有“重復”語病的句子。初步歸納一下,以下這幾種是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一、同一詞語在句內重復出現(xiàn)在同一個句子里不必要地重現(xiàn)了某一個詞語,使人閱讀時感到拖沓、拗口,這是簡單的“字面重復”的毛病。例1從那以后,他有計劃地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等大量書刊。例1有兩個“大量”,可刪去后一個“...
岑嶸(杭州)·經濟自由人公元前144年6月的一天,雁門關上的士兵看到了滾滾而來的匈奴騎兵。負責通訊的信息傳遞長官,也就是烽燧長大喊一聲,命令士兵點起了狼煙。如果你手頭有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它會告訴你“狼煙”是什么。詞典對“狼煙”是這樣解釋的:“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升起的煙。”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也說:“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五)編(compile)、編著(compile)和著(compose)1.編、編著和著的定義“編”原指古人用皮條或繩子把竹簡編排起來,引伸而有排比、整理、組織之意。書籍的編是指系統(tǒng)整理已知的資料或前人,他人的成果,如編辭典、教科書、年鑒等。編書是將已經存在的文章,書籍等內容有選擇性地輯在一起,這些文章書籍的內...
《咬文嚼字》自1995年創(chuàng)刊以來,組織審讀了約3000本圖書、1000種期刊、100種報紙,并請100家新聞出版單位協(xié)助調查各自的用字差錯,整理出了《當代漢語出版物中最常見的100個別字》。據《咬文嚼字》編輯部透露,表中所列100個別字,都是高頻別字,在當代出版物中反復出現(xiàn),其差錯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別字量的50%以上,具有極大的易混...
謚號謚號源于周朝,是君王死后,后人根據他生前的言行,給予他的特殊稱號。這在先秦時代很常見,如秦穆公、齊桓公等。秦朝取消了謚號,漢代又重新恢復。謚號不是亂起的,它有一定規(guī)則。莊、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為美謚;懷、悼、哀、閔、思、殤等為平謚,有點同情的意味;厲、靈、煬等為惡謚,含有否定的意思。所以不同的皇帝會有同樣的謚號,如...
一、并列詞:主要標志是:和、及、頓號句中有并列詞,可能出現(xiàn)下列語病1.部分搭配①近年來,我國加快了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速度和規(guī)模,高校將進一步擴大招生,并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大學和學科。(2001年高考)(句中“加快”不可與“規(guī)模”搭配,只可與和規(guī)模并列的“速度”搭配。)②現(xiàn)在,我又看到了那闊別多年的鄉(xiāng)親,那我從小就住慣了的山區(qū)所特有的...
“吏”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特殊社會階層,在走馬樓吳簡[1]出土之前,就受到了學界的關注。唐長孺先生對“吏”身份的演變及“吏役”進行了深刻的闡述[2],為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在此前后,李文瀾、曹文柱、高敏、汪征魯?shù)热艘苍模瑢Α袄簟边M行了探討[3]。走馬樓吳簡出版后,與“吏”有關的大量信息得到披露,再次引起學界對“吏”的研究興趣。...
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時期,古代先賢就通過制禮作樂,形成了一套頗為完善的禮樂制度,并推廣為道德倫理上的禮樂教化,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禮樂文明在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有其強大的生命力。禮樂文明的產生中國古代的“禮”和“樂”起源于遠古的原始崇拜?!抖Y記·禮運》曰:“夫禮之...
在實際的編校過程中,常常會遺漏一些差錯,這些差錯雖然也可以歸為錯別字,但與一般意義上的錯別字有所不同,單純就詞語本身來講,都是正確的,但用錯了語境、表錯了含義,詞語便以謬誤面目呈現(xiàn)了。此類差錯“深藏不露”,不細加推敲便可能對其“熟視無睹”。而糾正此類差錯,僅憑對字詞的敏感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相應的語境下以豐富的知識儲備作為支撐。本...
高高在上的“欽此”下面看一些雍正朝口傳面諭的情形。雍正元年五月初四日(1723年6月6日),署江蘇巡撫何天培上報,他于四月十九日在寶應縣見到原任江蘇巡撫吳存禮,傳達雍正帝面諭(也就是口頭圣旨)的情況:即傳旨面諭:吳存禮將虧空銀兩作速清楚,還與你老體面,如不能清楚,便不饒你。吳存禮免冠叩首,感激涕零,奏奴才蒙主子天恩,不即治罪,著令清楚...
“幅”、“副”、“付”作量詞時如何區(qū)別“幅”、“副”、“付”這三個字都具有量詞的功用,但比較容易混淆,搞得不好就有用字不當之虞。那么,究竟應該如何區(qū)別呢?“幅”:“布帛廣也。從巾,聲?!保ā墩f文解字》)也就是說,“幅”字的本意是指布帛類織品的寬度。因此,“幅”作量詞時仍離不開布類。一般用于布、帛、呢絨、圖畫(在紙未出現(xiàn)前,圖畫主要畫在...
(上)編者按過去一年,報紙出錯現(xiàn)象頻發(fā),甚至一些重點報紙也出現(xiàn)了低級錯誤,值得業(yè)界關注和警惕。本刊特邀請上海出版物編校質量檢測中心專家,結合去年編校質量檢查的整體情況,分兩期對報紙常出現(xiàn)的差錯進行歸納總結,以此提醒報人莫讓編校差錯傷了報紙品牌。□本期點評人:上海出版物編校質量檢測中心王敏2015年,上海出版物編校質量檢測中心檢查了全國...
酒德和酒禮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tǒng)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酒德兩字,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xiàn)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
【藝境觀象】清代思想家魏源有詩云:“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千古萬代人,消磨數(shù)聲里?!睆摹对娊洝分械摹帮L雨如晦,雞鳴不已”“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到唐詩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再到毛澤東的“一唱雄雞天下白”,關于雞鳴的詠嘆綿延不絕,其聲日高。同樣,雞鳴也是畫家們熱衷描繪的題材。明代畫家唐寅的題...
2014年6月24日和7月1日的《報刊評介》約請上海出版物編校質量檢測中心王敏,圍繞上海市報刊編校質量檢測的整體情況對報刊里的常見用字差錯、用詞差錯進行了點評。在日常生活中,用字差錯和用詞差錯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但表達差錯和知識差錯比較隱蔽,應引起重視。表達差錯表達差錯指的是句子表達中不合語法、不合邏輯的錯誤,主要有表意不清、結構錯亂和關聯(lián)...
1.《人民日報》2016年9月30日《拆改燃煤鍋爐,拖不起》文中:拆改不是一拆了事,拆了以后怎么辦,企業(yè)和群眾的實際需求必須考慮進來,這是關系到燃煤鍋爐改造成敗與否的關鍵,否則就流于形式?!酢俺蓴∨c否”應為“成功與否”。2《人民日報》2016年7月11日《創(chuàng)新慢了也不行》文中:不僅對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居功至偉,也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貢獻了...